1月基金发行收官 “股热债冷”格局渐显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罗逸姝
1月基金发行市场落下帷幕。据Wind统计,截至1月31日记者发稿时,1月新成立基金总数为59只,总份额超过400亿份。
(相关资料图)
在A股市场持续回暖的背景下,1月基金发行呈现“股热债冷”格局。此前表现低迷的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占比回升至近五成,债券型基金占比则有所下滑。此外,还有部分债券型产品公告延长募集期限。
1月新成立基金超400亿份
Wind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作为统计标准,截至1月31日记者发稿时,1月以来新发基金共58只,发行总份额为401.14亿份。受春节长假影响,1月基金发行份额环比出现较大幅度的“缩水”。去年12月,新成立基金总数为155只,发行总份额为1647.79亿份。
“基金的发行往往与市场行情互为因果,2022年股市‘赚钱效应’缺乏,导致公募基金新发遇冷,预计2023年权益类公募基金新发有望回暖,但前期或回升较慢。”中信建投陈果表示。
从结构来看,此前表现低迷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均出现了明显回暖,首募规模合计占比接近“半壁江山”,债券型基金发行热度则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股票型、混合型和债券型基金1月的发行份额分别为54.29亿份、122.27亿份、208.88亿份,占比分别为13.53%、30.48%、52.07%。尽管债券型基金的份额占比依然超过半数,但与去年11月81.37%、12月78.92%的占比相比,出现明显下降。混合型基金的占比则从去年11月、12月的7.22%、4.96%上升至3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市场风险偏好逐步提升,今年1月,多只权益类基金发行份额超过10亿份。例如,1月11日成立的中庚港股通价值18个月封闭运作股票,仅认购一天便宣布募集完成,发行份额为19.77亿份。1月19日成立的富国周期精选三年持有期混合,发行份额为12.76亿份。
此外,还有多只权益类产品宣告提前结束募集,如太平基金旗下太平消费升级一年持有、信达澳亚基金旗下信澳聚优智选、长城基金旗下长城数字经济等。
QDII基金募集热情同样高涨。春节假期后的首个交易周(1月30日至2月3日),来自易方达、华夏、建信、广发、嘉实、南方、招商、鹏华、富国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的15只新基金正式开启认购,其中QDII基金数量占比接近三成,前三个交易日均有QDII基金首发,而往年同期几乎不见QDII基金的身影。
不过,在近期权益类基金普遍受到关注的同时,偏债型产品发行状况却出现一定分化,多只偏债型产品选择延长募集期限。自去年12月以来,创金合信基金旗下债券型产品——创金合信季安盈3个月持有已连续三次发布延长募集期的公告,从最初的原定募集截止日2022年12月16日延长至最新的2023年2月28日,延长期间超过两个月。东方红基金旗下偏债混合型产品东方红锦惠甄选18个月持有日前也公告称,将募集期由原定的1月16日延长至2月16日。招商基金旗下债券型产品招商安颐稳健1年封闭也宣布,将募集截止日由原定的1月17日延长至2月3日。
不过,也有中航基金旗下中航瑞旭3个月定开、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交银稳进回报六个月混合、浦银安盛基金旗下浦银安盛普旭3个月定开等偏债型产品宣布提前结束募集。
业绩回暖助推认购热情
从业绩情况来看,市场对权益类基金的热捧,与其1月的亮眼业绩表现不无关系。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31日,在全市场4133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共4077只在近一个月取得正收益,占比高达98.65%。其中,共有379只近一个月涨超10%。东方区域发展、财通资管科技创新一年定开、金鹰智慧生活等17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涨超15%,位列各基金月度收益前列。
展望后市,多机构表示,在上市公司利润稳步回升的背景下,权益市场目前处于较好的配置时点,基金发行市场也将获得有利提振,为市场带来新一批增量资金。
“2023年,内外部有利因素在增多,A股当前处于较好的配置时点。”兴业基金副总经理钱睿南认为,在经济稳步复苏背景下,2023年上市公司利润增速会明显提升,且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有望随盈利复苏而提升。目前A股整体处于较低估值水平和较高风险溢价水平的环境中,后市有望迎来修复行情。
对于债券市场,交银施罗德基金经理黄莹洁在2022年四季报中表示,中长端利率中枢高位震荡的逻辑仍在延续,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为债券市场提供支撑,基本面强修复预期限制了长端利率的下行空间。短端利率经过前期的调整已经处于相对高位,资金利率的利差空间较为充裕,预计短端资产收益率将会在存单收益率回落的带动下有一波修复行情。
华鑫证券预计,随着赎回压力缓和、权益市场回暖,新发基金有望快速回暖,2023年公募基金所带来的增量资金可期。若以2022年9月作为2023年净增份额的月均值(803亿份),2023年公募基金净增份额有望达到9600亿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