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就是风景线,梯田就是金饭碗
(资料图)
【一线讲述】
自从我们大寨村入选2022年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后,我的电话就响个不停,有游客来电祝贺,也有不少人取经问计。大寨村坐落于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龙脊梯田之上,有长达2300多年的梯田耕种史,瑶族居民在这里世代耕作,形成了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地域文化。
受气候影响,梯田景观随着不同季节、天气状况而变化,春如层层银带、夏滚道道绿波、秋叠座座金塔、冬似群龙戏水。可谁能想到,现在风光旖旎的旅游胜地,20多年前还是一副千疮百孔的模样。那时,村民成天砍树伐林,频发的泥石流让人叫苦不迭。
2005年,刚担任村干部的我,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了“生态旅游”这个词。守着好山水好风光,大寨村怎么才能吃上“旅游饭”?我开始认真琢磨起来。
第一步,得从生态修复做起。2008年,我们到县城争取了40万棵杉树苗。我带着200多户村民早出晚归,将40万棵杉树苗种到了各个山头。如今登高眺望,远处一片郁郁葱葱,梯田里的山泉水哗哗流淌,美得让人心醉。
生态恢复了,这幅美丽的立体农耕图景很快引来了中外游客。尝到了甜头的村民们,更加积极地用勤劳双手守护梯田风光。每年清明、谷雨过后,布谷鸟开始啼叫,村民们便集结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上,耦耕、耘田、砍田基、扶田基……12道祖传的农活精耕细作,让梯田始终处在最好的状态。我们还通过村规民约确立了“种田就是种风景”的理念,一边发展旅游,一边强化保护梯田、保护生态的责任意识。
为了擦亮大寨村旅游特色品牌,我们还把厚重的民族文化和壮丽的梯田风光结合起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晒衣节”期间,我们组织村民展示织布艺术和瑶族服饰,还举办“抬金狗贺岁”“打旗公”和传统婚礼等特色民俗活动,引来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壮大,瑶族文化也得到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现在,不少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重拾传统技艺,让古老的文化焕发了新生机。
现在,大寨村还创新实行起“流转梯田有租金、入股梯田享股金、梯田务工挣现金、梯田维护得奖金、梯田旅游发薪金”的发展模式。“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不少村民笑称自己是“两栖农民”。在发展中,我们深深感到,水稻就是风景线,梯田就是金饭碗。无论何时,我们都会严格遵守稻田耕种、收割等生产时令,加强对梯田的保护,确保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同步推进,让这道风景线越来越亮丽。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周仕兴、李宏、张国圣、陆健、常河、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韦吉阳)
关键词: